无障碍浏览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市政府网
W020210205569011238309.png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长春市九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九台区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长九府发〔2023〕2号

时间: 2023-04-11 13:46
【字体: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局办、各直属单位:

  《长春市九台区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长春市九台区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1日

  

  

  长春市九台区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

  (2021-2025年)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重大意义

  二、规划区概况

  三、发展现状

  四、面临挑战

  五、发展机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四、目标任务

  第三章 健全黑土地保护科技体系

  一、加强黑土地实验室建设

  二、加强黑土地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四、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第四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农田灌排体系

  二、加强田块整治

  三、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

  四、开展田间道路建设

  五、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

  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七、治理侵蚀沟,修复和保护耕地

  第五章 强化肥沃耕层构建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

  二、实施有机肥还田

  三、推广耕作层改良培肥技术

  四、因地制宜实施耕地轮作

  五、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

  六、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第六章 提升耕地质量监测能力

  一、建立健全管理和监测机构

  二、设立长期定位监测网

  三、加强质量调查评价

  四、开展实施效果评价

  第七章 推进机制和政策创新

  一、强化黑土地保护要素保障

  二、创新黑土地保护经营机制

  三、构建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

  第八章 构建分区施策保护格局

  一、西部冲积平原区提质增肥

  二、东部低山丘陵区固土保肥

  三、黑土地保护任务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资金保障

  三、制度保障

  四、管理保障

  五、宣传培训

  附表

  附图

前 言

  黑土地是地球上弥足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最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视察吉林省时指出“吉林省是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为进一步加强黑土地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战略决策部署,九台区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农建发〔2021〕3号)、《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农发〔2017〕3号)、《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吉政发〔2021〕7号)、《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方案》、《吉林省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发〔2021〕10号)等,编制《长春市九台区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总结了九台区黑土地保护利用实施情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有关部门近期普查工作成果,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九台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实施内容和建设重点,对实施计划做出初步安排,提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指导全区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

  《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在今后的规划执行中,可据此《规划》编制2021-2025年分年实施方案,并结合“十四五”相关规划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实施,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规划背景

  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落实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但根本还在耕地。九台区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结构,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黑土区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一、重大意义

  (一)保护黑土地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大举措

  九台区是吉林省粮食主产地区之一,2020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9.4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119.8万吨,其中:玉米产量101.9万吨;水稻产量15.1万吨[   2020年长春市九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春市统计局九台区分局,2021-09-08。]。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商品率、调出量均位列吉林省前列。九台区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省委、省政府统筹规划要求,站在维护国家大局的战略高度,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优质资源,稳定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和粮食生产能力,守护好“黑土粮仓”,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二)保护黑土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迫切需要

  为了在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九台区黑土地资源禀赋优越,土壤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但由于多年重用轻养,造成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紧紧围绕黑土地保护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恢复和提升黑土地土壤肥力,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实现高产稳产。

  (三)保护黑土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优越的黑土地(耕地)资源是九台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和农民最可靠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物质基础。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黑土地,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规划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区位条件

  九台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东北部。九台火车站西距吉林省省会长春市50公里,东距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75公里。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东经125°24′50″~126°29′50″,北纬43°50′30″~44°31′30″。九台区东及东北与舒兰市、榆树市为界,南及东南同永吉县接壤,西与二道区为邻,西南同双阳区毗连,北及西北均与德惠市搭界。地处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是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的最核心区。[   走进九台。长春市九台区人民政府]

  2.地形地貌

  九台区地形较为复杂,是个半山、半平原和丘陵起伏之地。西部、中部为冲积平原二级阶地(台地),东部、南部、西部多为低山丘陵(半山区),全区地形呈西南与东北方向狭长形状,东西长87.75公里,南北宽7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倾斜,形成了西南高,东北低,中间岗川不等的自然格局。

  大小山岭均系长白山系哈达岭山脉之余脉。山岭多分布在东南,南部、西南和东北部,八台岭海拔580米,为全区最高峰。地形最低点是苇子沟街道的新开村马家营子屯,海拔160.5米。地表形态大体上是“三山、一水、六分田”的状况。土地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两大类别。

  3.水文气象

  河流境内有松花江、饮马河、沐石河、雾开河4条主要河流及其大小支流30余条,松花江、饮马河、沐石河、雾开河4条河流总长207.7公里。松花江由小锦州入境,经莽卡、其塔木、上河湾3个乡镇,河流总长52.5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区河流总面积的27%。沐石河为松花江下游支流,源泉地为6股泉水及地下水汇流而成,九台段长41公里。饮马河为松花江下游支流,九台段为62公里。雾开河是饮马河支流,九台段为52.2公里。九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且分布不均,河谷地区水资源比较充裕。西部、西北部比较贫乏。

  九台区地表水资源量26747万m3,地下水资源量29472万m3,水资源总量51888万m3,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重复计算量4330.9万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21240万m3。九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27m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07m3。九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9.8%,按流域Ⅵ级分区统计,石头口门水库以下(不含雾开河)及雾开河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3.9%、43.4%,其余4个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7.7%-31.6%之间。九台区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有腐蚀性,同时水质良好,适合农田灌溉用水。且地下水埋深较浅,水质好,富水性强,是项目区的主要农业灌溉水源,根据已有《吉林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成果,确定区内地下水资源量模数及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分别为10.45万m3/km2和7.72万m3/km2。

  九台区属于北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雪、多西北风;春季,气旋活动频繁,短暂多风,低温易旱;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西南暖湿气流,温热多雨;秋季,西南风南撤,冷暖交替,多秋高气爽天气,早霜,农作物生长期短。

  (二)社会经济状况

  2020年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亿元,比上年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58.2亿元,比上年下降1.7%;第三产业增加值120.6亿元,比上年下降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4:24.6:5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78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下降2.0%。

  全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4.2亿元,比上年下降15.7%;区本级财政收入9.7亿元,比上年下降15.5%,其中税收收入5.2亿元,比上年下降5.4%。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0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8%。其中,种植业产值37.7亿元;林业产值0.4亿元;牧业产值67.5亿元;渔业产值1.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亿元。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8%。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2.9亿元;林业增加值0.2亿元;牧业增加值33.9亿元;渔业增加值0.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亿元。

  (三)耕地现状情况

  九台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总面积337151.92公顷,全区耕地总面积237961.00公顷(356.94万亩),规划区内耕地面积219991.43公顷(329.99万亩)。

  规划区内旱地295.12万亩,占规划区耕地面积的89.43%;水田33.28万亩,占规划区耕地面积的10.09%;水浇地1.59万亩,占规划区耕地面积的0.48%。

  规划区内耕地坡度级别分为5级。在耕地中坡度小于等于2°的面积185.27万亩,占规划区总耕地面积的56.14%;坡度在2°-6°的面积106.94万亩,占规划区总耕地面积的32.41%;坡度在6°-15°的面积37.16万亩,占规划区总耕地面积的11.26%;坡度在15°-25°的面积0.62万亩,占规划区总耕地面积的0.19%;坡度大于25°的面积仅有42.45亩。

  (四)土壤耕层情况

  九台区土壤类型共分9个土类、14个亚类、18个土属、50个土种。全区黑土类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总面积达210.6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9.02%;草甸土次之,占25.67%;其它按面积依次有新积土占5.02%、水稻土占4.82%、暗棕壤占3.3%、白浆土占1.09%、风砂土占0.44%、泥炭土占0.43%、沼泽土占0.21%,其中4种为黑土地(耕地)土壤类型,包括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九台区黑土地(耕地)面积339.70万亩(包含长春空港开发区和高新北区),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95.17%。

  耕地土壤属性主要指标:九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6.282g/kg;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326g/kg;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51.61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30.11mg/kg;耕地土壤pH(酸碱度)平均值为6.02;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35g/cm3。总体讲,今后农业生产中,为保护和提高耕地地力、防止酸化、提高耕地地力的同时保持土壤容重适中,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要求,可适量少施磷肥、钾肥,进一步采取深整地(25cm以上)、秸秆还田、施有机肥、深整地等措施。

  (五)耕地质量情况

  九台区2019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面积285.79万亩,耕地质量等级分为八个等级。一级地耕地质量最好,八级地耕地质量最差。九台区耕地质量评价综合指数为2.812。一、二级为高等级耕地,面积为146.45万亩,占评价耕地总面积的51.24%,主要分布在西、北、中部乡镇街道的沿河两岸、漫岗台地,东、南部乡镇街道松花江沿岸、山(丘陵)间平地也有分布。这部分耕地主要为黑土、草甸土、水稻土、新积土,地势平缓,有效土层深厚,无障碍因素。三、四级为较高等级耕地,面积为98.05万亩,占评价耕地总面积的34.31%,分布与一、二级耕地相同。这部分耕地主要为黑土、草甸土、暗棕壤、风沙土,地势较平缓,有效土层中等以上厚度,无明显障碍因素。五、六级为中等级耕地,面积为37.22万亩,占评价耕地总面积的13.02%,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乡镇街道。这部分耕地主要为黑土、暗棕壤、泥炭土、沼泽土、白浆土、风沙土,地势坡度较大或低洼,有效土层较薄或易涝,有障碍因素。七、八级为低等级耕地,面积为4.07万亩,占评价耕地总面积的1.4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乡镇街道。这部分耕地主要为暗棕壤、白浆土,地势坡度较大,有效土层薄,有明显障碍因素。

  三、发展现状

  (一)黑土地保护法制政策逐步健全

  为坚决落实黑土地保护要求,吉林省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同时出台了《关于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实施意见》、《吉林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

  九台区为保障黑土地保护工作有章、有序进行,出台了多项黑土地保护相关文件,成立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确定了九台区黑土地保护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明确了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提出了符合九台区实际情况的保护模式和管理机制,指导全区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

  (二)黑土地保护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农田防护、土壤环境保护和农田水利、小流域治理等为主要内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九台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7个,已完成126.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占九台区耕地总量的35.34%。为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探索黑土地保护模式初步形成

  九台区引进新机械、新模式,促进技术过渡。2021年九台区规划黑土地保护建设6.2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试点,以测土配方施肥、移土培肥、改良耕地、提升质量、保护生态为主要内容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措施,形成了以秸秆覆盖还田模式和“有机肥+深翻”模式,两种适合九台区不同耕地条件的耕作模式,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黑土地保护模式的初步形成。

  (四)黑土地质量逐步恢复

  把黑土地保护同绿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有机肥综合利用和秸秆还田,实施清洁土壤行动计划,打好黑土地保卫战,集中整治耕地面源污染,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负增长。黑土地质量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质量等级逐步提升,有机质含量逐年恢复。

  四、面临挑战

  (一)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低

  九台区农民大多延续传统的耕作方式,由于多年重用轻养,使农民把作物收成后的残留物,如玉米的秸秆(甚至根茬)从地里收走作为薪柴烧掉,失去了秸秆还田保护营养土质的作用;近年来秸秆打包离田,加速了耕地的表土流失。并且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并且农民对土地只求产出,有机肥施用量大大减少,这些都导致了土壤有机质的收、支失衡。

  (二)耕地灌溉能力不足及养分供给能力下降

  规划区内旱地总面积295.12万亩,占规划区耕地总面积的89.43%。规划区内89%的旱地没有水灌条件,春季干旱时,只有少部分旱地能用人工拉水灌,达到催芽坐水种的效果。旱地中玉米种植面积约占68.3%,玉米种植面积大,多年连作,地里施用农家肥很少,大量施用化肥。现代大型机械耕作不够,土壤肥力贫瘠、板结、犁底层升高,耕作层较浅,土壤变硬,耕作层土壤自我调节能力严重下降,土壤墒情差,土壤里农作物所需养分供给能力下降。

  (三)有效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

  近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农民都使用小型拖拉机翻耕农田,由于小型农机具田间作业次数的增加对土壤压实作用明显增大,土壤有效土层变薄。频繁翻动使土壤孔隙增加,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这样会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破坏土壤结构,由于没有一套科学耕作和管理措施,黑土构型被破坏,旱涝灾害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田基础设施不足

  大规模农业开垦使农、田、林、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虽然已经禁止开荒,但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仍面临严峻形势。农田机耕路和农田水利建筑物的缺乏,使耕地不能适应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的需要。

  五、发展机遇

  (一)宏观政策是黑土地保护的强劲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明确提出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推广黑土地保护综合治理模式,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为了加快黑土地保护先后推出多项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为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为筑牢中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提供坚实保障。

  (二)扎实的工作基础是实施黑土地保护的保证

  2011年以来,九台区实施多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项目,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做法、经验和管理办法。同时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保护黑土地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总结探索了一整套黑土地保护工作制度和技术模式,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提升黑土耕地保护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完善的制度是黑土地保护的坚强保障

  九台区在黑土地保护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项目申报实行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公示制;项目实施全面推行公开竞争招标,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强化工程监理;资金管理严格,确保资金规范使用、专款专用。通过推进项目管理“三权分离”改革,对项目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管理权的适度有机分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的管理体系。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障粮食产能、恢复耕地地力,促进黑土耕地资源持续利用为核心,以治理黑土耕地“薄、瘦、硬”问题为导向,以提质增肥为主攻方向,以防治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侵蚀沟、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育肥沃耕作层、加强黑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为重点,以优化耕作制度为基础,坚持统筹工程、农艺措施综合治理,坚持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坚持统筹政策、协同治理,健全体制机制,严格督查考核,集中连片、统筹推进,形成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实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九台区委、区政府主体责任,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依法依规统筹安排相关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黑土地保护利用。

  ——坚持用养结合,科学利用。正确处理黑土地保护和发展农业的关系,坚持科学利用,用养结合,保护与利用并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广综合性保护技术,实现黑土地科学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双赢。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统筹把握耕地地类,针对水热条件、地形地貌、耕作模式等特点,以黑土地保护为平台,突出综合治理,分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措施。

  ——坚持多点示范,整体保护。选择不同区域建设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开展多点示范试点,有序推进由局部治理扩大到连片治理,由示范试点黑土保护区建设拓展到全区黑土地保护,实现黑土地质量整体提升。

  ——坚持农民参与、合力推进。强化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充分调动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积极引导各类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在全区范围内形成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合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迈上新台阶。

  三、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二)规划范围

  九台区下辖的九台街道、九郊街道、营城街道、卡伦湖街道、东湖街道、土们岭街道、波泥河街道、苇子沟街道、兴隆街道、纪家街道、沐石河街道、城子街街道、龙嘉街道13个街道办事处,上河湾、其塔木2个镇,胡家回族乡、莽卡满族乡2个民族乡,共17个乡镇街。283个行政村。

  四、目标任务

  到“十四五”末期,黑土地保护技术体系、推广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日趋完善。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初步构建,全区黑土地数量不减少、质量稳步提高、生态条件逐步改善。重点任务指标:到2025年,典型黑土区保护面积127万亩;典型黑土区实施秸秆还田面积510万亩次;典型黑土区实施深翻+增施有机肥面积127万亩;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面积171.14万亩。耕地质量指标:到2025年,典型黑土保护治理区耕地质量比“十三五”初期提升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lg/kg。力争旱地耕作层平均厚度达到30厘米,水田耕作层平均厚度达到20厘米。

  表2-1 九台区黑土地保护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指标性质

  重点任务指标        典型黑土区保护面积        万亩        127        预期性

  典型黑土区实施秸秆还田面积        万亩次        510        约束性

  典型黑土区实施深翻+增施有机肥面积        万亩        127        约束性

  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面积        万亩        171.14        预期性

  耕地质量指标        典型黑土保护治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        g/kg        1        约束性

  典型黑土保护治理区旱地耕作层平均厚度        厘米        30        约束性

  典型黑土保护治理区水田耕作层平均厚度        厘米        ≥20        约束性

  耕地质量等级与“十三五”初期相比提升        等级        0.5        预期性

  健全黑土地保护科技体系

  全面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借鉴、学习黑土地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应用工程与生物、农艺与农机等先进技术,创新黑土地保护模式,形成具有九台区特色的黑土地保护科技体系,为全区黑土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一、加强黑土地实验室建设

  加快九台区现有的国家级黑土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扩建、完善步伐,不断增强黑土地质量检测能力,提升实验室的检测精度和范围。加大对检测人员防护保障,落实检测人员有毒有害津贴。

  二、加强黑土地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育黑土地保护后备人才,依托涉农科研机构和高校平台,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引进培养一批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黑土地保护研究人才,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参评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并对参与对九台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及九台区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评选的人员予以重点倾斜。加大对黑土地保护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主动对接,积极兑现省市相关人才政策。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助力人才队伍的成长和发展。

  三、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大力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九台区相关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突出抓好黑土地保护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着力破解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土壤保育、保护性耕作与耕地质量提升等相关技术瓶颈和问题,探索符合九台区区域特点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不断提升黑土地保护的科技保障能力。

  四、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九台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落实技术推广人员现有职称和相关政策,对于黑土地保护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活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指导与监管,提升服务效能。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联合开展黑土地保护和技术推广,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新型农机装备应用,提升黑土地保护工作成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夯实基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排渠道、岸坡防护、农田电网等农田综合设施建设。

  一、完善农田灌排体系

  针对浸涝导致的土壤黏重问题,按照区域化治理,灌溉与排水并重,溃、涝综合治理的要求,以提高灌区输水、配水效率和排灌保证率为目标,对灌区范围内的农渠、毛渠、排水沟、渠系建筑物等进行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强化排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工程与田间工程的有效衔接配套,完善田间排灌渠系,形成顺畅高效的灌排体系。

  二、加强田块整治

  推进旱地条田化、水田格田化建设,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确定田块的适宜耕作长度与宽度。因地制宜平整土地,合理调整田块地表坡降,提高耕作层厚度。

  三、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

  在低山丘陵区推行“二改一修”建设。对坡耕地实施“二改”,对6度以下漫川漫岗耕地推行保土耕作和等高改垄,种植地埂生物篱带;对坡度6度以上区域,修筑等高“U”型沟,种植灌木防冲带,对有条件的修筑梯田。对沟毁耕地实施“一修”,修筑渗井、秸秆填埋沟道、上层覆土,恢复垦殖。

  四、开展田间道路建设

  为推进宜机化作业,优化耕作制度,保障黑土地保护农艺措施落地落实,按照农机作业和运输需要,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推进路网密度、路面宽度、硬化程度、附属设施等规范化建设,使耕作田块农机通达率在平原地区达到100%、低山丘陵地区达到90%以上。

  五、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

  在不违规占用耕地的前提下,深入实施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依法清收被占用的防护林带用地,逐步恢复、新建缺失农田防护林带;修复改造林相残破、枯死、病虫、人为破坏等防护功能低下的退化防护林带;对生理成熟农田防护林带进行采伐更新,调整优化防护林网结构,形成完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工程。优化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采取保土耕作、退耕还林、沟道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构建综合治理体系。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改善黑土区农田生态环境,提高黑土区耕地生产能力。低山丘陵区防治土壤水蚀,建设截水、排水、引水等设施,拦蓄和疏导地表径流,防止客水进农田。采用改顺坡垄为横坡垄,改长垄为短垄,等高种植;打地埂、修筑植物护坎、较长坡面种植防冲带;推行改自然漫流为筑沟导流,固定生态植被等,预防控制水蚀。

  七、治理侵蚀沟,修复和保护耕地

  根据东部低山丘陵区的沟道侵蚀特点,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按照小流域为单元治理的思路,采取截、蓄、导、排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形成综合治理体系。小型侵蚀沟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沟道整形、暗管铺设、秸秆填沟、表层覆土等综合治理措施,将地表汇水导入暗管排水,侵蚀沟修复为耕地。大中型侵蚀沟修建拦沙坝等控制骨干工程。同时修建沟头防护、谷坊、塘坝等沟道防护设施,营造沟头、沟岸防护林以及沟底防冲林等水土保持林,配合沟道削坡、生态带护坡等措施,构建完整的沟壑防护体系,以有效控制沟头溯源侵蚀和沟岸扩张。

  强化肥沃耕层构建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

  优化耕作制度,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同时,改春整地为秋整地,旱地采取在秋季收获后实施秸秆机械粉碎翻压或碎混还田,水田采取秋季收获时直接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或春季泡田搅浆整地。各乡镇(街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创新完善和推广适宜本地区的具体技术模式,利用高速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通过秸秆全量还田联合整地机将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施肥、起垄同步完成,然后重镇压,最后采用免耕播种机或垄上条播机进行机械播种。能够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加深耕层,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

  二、实施有机肥还田

  秋季根据九台区土壤基础条件和降雨量特点,推行深松(深耕)整地,以渐进打破犁底层为原则,疏松深层土壤。利用大中型动力机械,结合秸秆粉碎还田、有机肥抛撒,开展深翻整地。在粪肥丰富的地区建设粪污贮存发酵堆沤设施,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堆沤有机肥并施用,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扶持专业化畜禽粪肥综合利用机构按照市场机制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收运服务,实施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转化,支持畜禽养殖经营主体积造畜禽粪肥还田,做好粪肥机械化施用机具补贴政策落实,支持粪肥还田机械化作业,提升粪肥施用机械化水平,增强农民施用有机肥积极性,推动粪肥还田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三、推广耕作层改良培肥技术

  (一)实施合理耕层构建

  根据九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运用“深翻+苗带重镇压”“行间深松30cm”等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形成“苗带紧、行间松”的松紧交替耕层结构,充分发挥耕层肥力,有效解决农田犁底层“厚、硬”和耕作层“浅、实”的问题,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提升耕层调节水、肥、气、热的功能。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做好采集测试土壤样本、田间试验分析、提供施肥配方、指导科学施肥等基础工作,鼓励肥料生产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配方肥生产,指导农民施用配方肥料、缓控施肥等高效肥料和科学施肥技术,调节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精量施肥、减肥增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因地制宜采取施用土壤改良剂、调整施肥品种等方式调节土壤pH值,消减低山丘陵区土壤酸性障碍因素,提高土壤肥力。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降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肥料利用效率(预期性指标)达到40%以上。

  四、因地制宜实施耕地轮作

  在适宜地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轮作耕作制,均衡土壤养分利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升耕地地力。探索推广“一主四辅”种植模式,“一主”: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四辅”:实行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轮作,改变重迎茬,减轻土传病虫害,改善土壤物理和养分结构;实行籽粒玉米与饲用作物轮作,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实行玉米与谷子、高粱、燕麦、红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轮作,减少灌溉用水,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实行玉米与花生、向日葵等油料作物轮作,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

  五、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黑土地保护和肥沃耕作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挥杠杆作用,不断提升黑土地保护和肥沃耕作层培育所需农机具保有量,提升作业能力水平,形成与肥沃耕作层培育相配套的农机支撑体系。应用好农机化智慧云平台,提升农机作业质量监测能力。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等专业化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机、植保、农技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和引导农机装备实力较强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肥沃耕作层培育方面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对肥沃耕作层培育的制约。

  六、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一)实施粪肥还田沃土行动

  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大力推广经济适用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积极开展畜禽粪肥就近就地还田消纳利用。扶持专业化畜禽粪肥综合利用机构按照市场机制,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收运服务,实施畜禽粪便的商品有机肥转化,支持畜禽养殖经营主体积造畜禽粪肥还田,做好粪肥机械化施用农机具补贴政策落实,支持粪肥还田机械化作业,提升粪肥施用机械化水平,增强农民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推动粪肥还田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二)实施农膜回收利用行动

  实施地膜新标准,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可降解地膜。落实地膜回收加工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享受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地膜回收加工利用。鼓励地膜回收机具研发和技术集成,推动形成地膜机械化捡拾综合解决路径。农膜使用重点区域的乡镇(街道)要加强废旧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建立废旧农膜收储运和加工利用体系,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农田生产地膜零增长。

  (三)实施源头污染防控行动

  开展耕地周边涉重金属排放企业提标改造、排污口整治和以废水废渣等治理为主的污染源整治。应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实施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加大灌溉用水水质管控力度,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水质安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的原则开展治理,在九台区科学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优化收运处置设施布局,构建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推动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四)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行动

  对全区耕地进行污染监测,设置常态化监测点,同步监测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及时掌握全区耕地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对耕地实施动态管理。继续落实耕地优化施肥、原位钝化、退耕还林和种植结构调整等安全利用技术措施。

  提升耕地质量监测能力

  一、建立健全管理和监测机构

  加强农业农村部门黑土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管理队伍和监测调查队伍。乡镇(街道)要明确管理职责,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组建从上到下相互贯通的管理和监测队伍。

  二、设立长期定位监测网

  增加耕地质量遥感监测和长期定位监测点,突出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土壤监测,统筹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点,耕地每10万亩布设一个监测点,动态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保持监测点长期稳定性,逐步完善配套相关设施和监测功能,加强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等自动化监测设备配套。开展土壤、农产品协同监测。

  三、加强质量调查评价

  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机制,每1万亩耕地设立一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每5年开展一次全面调查,跟踪黑土地数量、质量状况,更新数据库信息,推动黑土地分类保护。定期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每5年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黑土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依托黑土地保护监管平台,构建黑土地保护大数据监管系统,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与精准评估,科学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定期发布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黑土地保护与耕地质量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四、开展实施效果评价

  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在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验收评价中,对道路通达率、灌排能力、农田林网化程度等进行评价,对影响耕地质量的土壤有机质、耕作层厚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开展项目效果评价,确保黑土地保护建设在保护黑土地、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上发挥作用。完善黑土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技术,开展任务完成时的数量和质量评价,监测工程实施效果。

  一、推进机制和政策创新

  深化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加快培育各类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

  一、强化黑土地保护要素保障

  (一)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统筹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还田、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保护性耕作、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等项目。

  (二)加大有机肥还田政策支持

  对有机肥田间贮存和堆沤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鼓励企业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还田利用。完善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进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支持,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实土地出让金支持乡村振兴有关政策,研究探索补充耕地指标调剂资金支持黑土地保护。按规定统筹水土保持、大中型灌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还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保护性耕作等相关项目资金向黑土地保护倾斜。

  二、创新黑土地保护经营机制

  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原则,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互联网+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农户”等方式,对黑土地实施规模经营和保护;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对黑土地实施统一保护;引导家庭农场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和整体性保护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织引导小农户将农业生产中耕、种、防、收等环节服务托管,解决小农户规模化生产难题。探索开展整组、整村或更大区域耕地集中连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

  三、构建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

  加快完善黑土地保护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按照黑土地分布和质量等级情况,建立黑土地分类保护制度。加快建立政府主导、承包者与经营者实施、公众参与的保护利用机制,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明确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各自的责任,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力保护黑土地的长效机制。

  第八章 构建分区施策保护格局

  为了提升黑土地保护农田系统的可持续性、提升黑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提升黑土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提升黑土地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根据九台区地形地貌,结合全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将全区耕地划分为西部冲积平原区和东部低山丘陵区2个区域,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黑土地保护建设。

  一、西部冲积平原区提质增肥

  (一)区域范围

  九台区西北部、西部、中部为冲积平原二级阶地(台地),区域内土地平整,以灰棕壤和黑土为主,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相对较好,主要包括东湖街道、卡伦街道、纪家街道,龙嘉街道,九郊街道、兴隆街道、苇子沟街道等。

  (二)黑土地保护重点措施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及灌溉泵站的新建与改造;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和喷微灌等节水措施,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修整新建排水网络上的配套建筑物,提高排水效率;实施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河道岸坡防护及沟道治理的建设;农田道路主要干道硬质化,形成路网等工程。

  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粮食主产区重点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育技术模式和玉米秸秆条带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以秸秆归行覆盖、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免耕播种为主推技术,以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为主推技术,集成其他田间管理技术,为典型黑土区提质增肥。

  推广水稻稻草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模式。在饮马河流域、松花江流域等,灌溉条件充足的水稻种植区,以水稻稻草全量粉碎还田为主推技术,集成其它田间管理技术,探索实施稻草全量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推广玉米秸秆全量深混还田技术模式。在黑土层厚度30cm以上地块,以玉米秸秆全量深混还田为主推技术,集成其它田间管理技术,减少农机作业次数和化肥投入,提升耕层有机质含量。

  推广米豆轮作黑土地保护培肥技术模式。以秸秆翻压还田、玉米大豆轮作、秸秆条带还田保护性耕作为主推技术,集成其他田间管理技术,实现固氮肥田、用养结合。

  6.加强防护林网建设。在主干道两侧林网主要栽植大规格良种柳树,美观的同时涵养水分,保护农田小气候,在农田两侧及风蚀区域林网主要栽植杨树,成材期较短、高度高,快速有效解决风蚀问题。

  二、东部低山丘陵区固土保肥

  (一)区域范围

  九台区山岭多分布在东南、东部和东北部,区域内坡耕地较多,以黑土、草甸土和冲积土为主,部分耕地存在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波泥河街道、土门岭街道、沐石河街道、城子街街道、上河湾镇、其塔木镇、胡家回族乡和莽卡满族乡等。

  (二)黑土地保护重点措施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修整新建排水网络上的配套建筑物,提高排水效率;农田道路主要干道硬质化,根据所处地形地貌,优化道路结构形式,保证机耕路的实用性和耐久性;坡耕地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包括农田防护林工程、岸坡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和沟道治理工程等。

  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粮食主产区重点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育技术模式和玉米秸秆条带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以秸秆归行覆盖、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免耕播种为主推技术,以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为主推技术,因地制宜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垄作种植、玉米秸秆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模式,集成其它田间管理技术。

  推广坡耕地保土提质综合技术模式。重点在低山丘陵和漫川漫岗黑土区5度以下的坡耕地,以等高种植为主推技术,集成其它田间管理技术,着力解决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构建肥沃耕地。

  推广玉米秸秆堆沤培肥技术模式。在畜禽养殖区周边、有机肥资源丰富的地区,以玉米秸秆堆沤还田为主推技术,集成其它田间管理技术,着力解决畜禽粪污染,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加侵蚀沟的治理。结合地形地貌,以护坡挡墙修整、生态修复为主,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耕地。

  三、黑土地保护任务

  九台区规划期内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面积总计45万亩。项目库见附表1

  表8-1 九台区黑土地保护工程措施规划面积(2021-2025年) 万亩

  年度        乡镇        面积        小计

  合计        45        45

  2021年        城子街街道        7.25        16.1

  沐石河街道        5.65

  其塔木镇        3.2

  2022年        城子街街道        6.25        20.25

  上河湾镇        14

  2023年        沐石河街道        2.65        2.65

  2024年        苇子沟街道        3        3

  2025年        土们岭街道        3        3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必须加强九台区政府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开展保护工作。乡镇(街道)也要有黑土地保护明确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承担具体相关项目实施工作,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保护利用黑土地积极性,促进用地养地。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黑土地保护的各项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更好地发挥黑土地保护利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资金保障

  九台区政府安排必要的黑土地保护工作经费,按规定统筹整合黑土地保护相关项目资金,提升耕地占用税征管水平,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按照规划布局和部署,在安排有关黑土地保护相关资金时,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稳定规模,保证黑土地保护的资金需求。九台区本级财政将调整支出结构,根据上级相关要求,把本级安排的黑土地保护配套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优先安排,足额到位。按照“规划标准统一、资金渠道不变、相互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整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原则,加强不同渠道资金的有机整合,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不断拓宽黑土地保护资金投入渠道,形成建设合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农民投入到黑土地保护中,完善产业化和规模化开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推广等领域,提升黑土地保护的效益。

  三、制度保障

  规范严格、切实可行的制度是保证黑土地保护顺利推进的关键。一是选好选准项目。要本着农民自愿的基本原则,对黑土地保护的项目进行认真评估、筛选、论证,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及资金、技术和乡镇(街道)政府积极性、组织实施项目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坚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突出示范带动,实现优中选优。二是强化规划设计工作。切实提高项目规划设计水平,针对农田现状,进行水土田林路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做到“缺什么、建什么”,确保规划设计质量。三是规范项目管理。切实规范项目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行公开竞争立项制、土建工程和物资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项目竣工验收制等。四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项目投资计划,建设单位实行项目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类项目资金真正用到黑土地保护上。

  四、管理保障

  强化管理是黑土地保护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和相关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强规划管理,在按照规划推进黑土地保护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的管理,确保规划设计合理,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对黑土地保护项目的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财政报账制等各项制度。三是要完善项目建后管护机制,按照“建管结合、建管并重”的要求,落实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管护资金,健全管护制度。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参与农田设施的日常管护。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将农田相关设施的日常管理与农村环境综合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相关考评机制,为加强建后管护提供保障。将黑土地保护情况纳入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探索管护模式,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四是加大考核力度。将黑土地保护作为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和对乡镇(街道)的重要考核内容,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并实行必要的激励机制。

  五、宣传培训

  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宣传和科普力度,积极通过多种媒体、多渠道宣传农业绿色发展、黑土地可持续保护利用的重大意义。着力培养耕地质量保护、水土保持、农业工程建设、农机作业等方面人才,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政策及综合技术培训推广力度,通过媒体宣传黑土地保护措施成效,推介典型案例,在重点示范区的醒目位置设置示范标牌,注明示范区实施主体、技术模式、技术指导专家和地块四至等信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黑土地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黑土地、保护黑土地的良好氛围。

  附表:

  附表1 九台区黑土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库(2021-2025年) 万亩

  年份        乡级行政区        规划面积        村级行政区        规划面积

  2021年        城子街街道        7.25        陈家村        0.49

  大沟村        0.48

  古洞村        0.31

  郭家村        0.51

  候石村        0.85

  青山村        0.38

  清泉村        1.06

  石场村        0.73

  条子沟村        0.46

  铜匠沟村        0.38

  西甸子村        0.41

  样子边村        0.51

  朱家村        0.68

  沐石河街道        5.65        八家子村        1.17

  横道村        1.02

  桦树村        0.71

  康家村        1.05

  碾子沟村        0.31

  太和村        0.96

  张家村        0.43

  其塔木镇

  

  

  3.2        成家村        0.8

  冯家村        1

  纪家村        0.88

  马场村        0.28

  双成村        0.24

  2022年        城子街街道        6.25        百合村        0.21

  柴福村        0.66

  城东村        0.3

  城子街村        0.33

  大贝村        0.36

  柳溪村        0.36

  六台村        0.33

  七台村        0.56

  双川村        0.44

  王家岭村        1.1

  义和村        0.49

  长岭村        1.09

  上河湾镇        14        大窝堡村        1.22

  福林村        0.53

  红朵村        0.62

  桦林村        0.83

  黄花村        0.73

  焦家村        0.74

  南甸子村        0.61

  三道村        0.87

  三台村        1.09

  上河湾村        0.33

  石羊村        0.54

  双顶村        0.65

  双合村        1.06

  五台村        0.75

  西沟村        0.37

  于家村        0.96

  玉丰村        0.43

  育林村        0.94

  2023年        沐石河街道        2.65        八棵树村        0.65

  曹家村        1

  椴树村        1

  2024年        苇子沟街道        3        二道林子村        1.06

  官地村        0.88

  靠山村        1.06

  2025年        土们岭街道        3        半拉山村        0.17

  大屯村        0.27

  丁家村        0.65

  二道沟村        0.24

  荒山村        0.13

  罗群村        0.37

  马鞍山村        0.07

  南林子村        0.32

  南苇村        0.13

  山咀村        0.17

  石龙村        0.2

  小二道沟村        0.05

  尤家村        0.23

  合计        45        ——        45

  附图: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监委,

  区法院,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

  长春市九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11日印发

相关政策解读: 关于《长春市九台区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的政策解读

编 辑 : 赵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