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市政府网
W020210205569011238309.png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九台 > 媒体看九台

长春市九台区:坚守“粮”心 以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 2024-07-05 10:26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体: 打印
  夏日里的乡村,充满诗意。长春市九台区内沃野田畴,满目葱绿,风漾清香。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正舒展身姿拔节生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平坦的水泥路环绕着田野、穿越村庄,蜿蜒伸向远方……一幅“处处产业兴旺,户户和美安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渐次展开。
  守牢“饭碗田” 扛稳维护粮食安全重任
  禾苗吐翠,长势喜人。
  穿行在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的农田间,土地平整,道路相连,水渠贯通,“这就是我们丰收的底气。”村民们高兴地说。
  饮马河西岸,稻田如一张大大的绿毡,一眼望不到边际。得益于优质水源的滋润,红光村的水稻种植远近闻名,享有“稻村”的美誉。因历史悠久、水优土肥得名的“吉林大米白金名片——九台贡米”,让九台区闻名遐迩。
  “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被誉为稻米中的极品……”这是听到最多的对于九台贡米的描述。
  红光村党总支书记李在德说,村里的276公顷水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打破田埂连片成田的传统模式,“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综合性建设,红光村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全村的耕地整合到一起,粮食产量提高10%、肥料利用率提高2%、灌溉效率提高7%。”
  如今,红光村的水稻不仅连年丰收,还打造出了绿色有机大米的特色品牌。2023年9月,喜稻美嘉生态大米正式进入欧洲市场。目前,全村水稻年产量达400多万斤,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红光村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标准,改善了水稻生产,水稻种植实现统一育苗、整地、播种、管理,增加了水稻产量。推广水稻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稻田养鱼等技术,既减少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稻米新鲜度及食味感。”龙嘉街道相关负责同志说。
  红光村的粮食增产增收,只是九台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吉林省的粮食主产区,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九台责任重大。
  近年来,该区聚焦粮食增产,目前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0万亩以上。2023年,该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3.75万亩、东北黑土地建设项目6.2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5.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9.8亿斤,创历史新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在今年召开的九台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九台区委书记陈亮强调,今年该区突出抓好聚焦粮食产量、聚焦九台贡米品牌、聚焦乡村振兴考核、聚焦突出抓好农民增收等四件大事。严格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严守308.07万亩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深化提升保护性耕作实施质量行动,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75万亩。
  “今年,九台区开展粮食高产竞赛,启动实施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村级百亩攻关田、乡级千亩示范片、区级万亩辐射区。重点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密植’和‘一喷多促’等重大增产技术’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旗舰中心,以科技助力单产提升,粮食连年实现增产5%以上。建立水稻全域全品全标全溯源体系,打造百亿级九台贡米产业。”陈亮说。
  算好“增收账” 产业富民腰包鼓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盛夏时节,九台区卡伦湖街道东风村,一片片花田犹如一幅幅画在沃野上的油画。村中数百栋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忙碌的花农们将一盆盆鲜花装车外运。
  东风村按照“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打造了东风村绿化彩化花卉基地,年销售额在4000万元以上,年可安置劳动力1200余人。
  “以花卉产业为引领,催生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集群式发展,东风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鲜花村’。”东风村党总支书记杨井荣说,花卉产业带来的不只是绚丽的色彩,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创业,“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
  每到9月,九台区上河湾镇双顶村就开始热闹起来。走进该村,沁人心脾的果香扑面而来,果农提着编筐,穿梭在林间挑选采摘果子。对果子进行分拣、称重、打包……不远处的冷藏库内也一派繁忙。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目前,该村建有果园400余公顷,每年每公顷纯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这漫山遍野的“红果果”就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该镇主动融入九台区“1234”整体发展格局,立足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不断打造“南林果、北棚膜、东生态、西养殖、中商贸”的“一核两区四基地”的绿色农业空间。“将上河湾镇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试验田、东北瓜果蔬菜的集散区、生态乡村旅游的休闲区和全省肉鸡绿色养殖的示范区,实现‘果菜米肉药’全系列供应,以乡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九台区上河湾镇副镇长陈耕新说。
  在九台区龙嘉街道,大棚种草莓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我们的草莓利用高架种植,比其他种植方式提前20天左右上市,利用时间差抢先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九台区龙嘉街道龙家堡村乡野牧歌寒地高架草莓种植项目园区负责人贺九天说,园区利用“数字化科技+草莓专业团队”方式进行运营管理,达到增产50%的效果。
  九台区委书记陈亮表示,2024年,九台区将依托龙嘉数字化设施农业、莽卡冬瓜、波泥河大榛子、土们岭山野菜、上河湾林果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快重要果蔬供应基地建设,重塑九台甜粘鲜食玉米品牌和供应链,持续丰富长春市“菜篮子”,“目前,龙嘉数字化高架果蔬种植园开工建设,肉鸡、贡米、果蔬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推进,园艺特产业总产值突破65亿元。到2028年,我区100亩以上棚膜园区发展到15个,新打造甜粘鲜食玉米2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15万亩,西部三镇叶菜占据长春市蔬菜市场70%。”
  念好“融字经” 为乡村振兴添彩助力
  绿野如画,花果飘香。
  这个“五一”假期,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彻底地火了一把,长春·九台第七届山野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吃农家饭菜、采绿色蔬果、住特色民宅、走徒步路线、观田园风光。“农文旅融合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说。
  在稻田边种植鲜花,修建栈道、观景平台和景观小品,观光的游客可以走进稻田看稻田画、闻稻香味、听蛙鸣声……“今年,我们将在红光村打造以‘九台贡米 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稻田画,扮靓美丽乡村,活跃地方经济。”九台区龙嘉街道相关负责同志说,现在多家旅行社还创新推出了研学游项目,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体验式课程。
  近日,九台区卡伦湖街道孙家村的香瓜采摘园里游客不断。“节假日高峰期特别火爆,村里每天接待的游客达到上千人,车队从采摘园一直停到了村口。游客多了,村庄火了,经济也就‘活’了。”孙家村党总支书记马志明说,全村有6个草莓采摘园、10个蓝莓采摘园、10个葡萄采摘园,已形成规模蔬菜种植和绿色采摘基地,采摘产业年产值达1500万元。
  马鞍山村、红光村、孙家村的“农文旅”业所焕发的蓬勃生机,既是当地居民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也是九台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座座“样板村”串珠成链,秀美整洁;一片片田野涌动生机,释放崭新的活力。近年来,九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挖掘乡土文化、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上不断摸索,创建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赋能、旅游产业为牵引,形成农文旅融合的新型产业,助推乡村发展迸发新活力。
  今年,九台区重点打造“纪家马铃薯加工”“一江一河稻米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通过举办山野菜节、金红苹果采摘节、丰收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推进为载体,打造马鞍山村、清水村、红光村、前岗子村等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三产”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
  “九台区正在加快农业产业从‘多业态’向‘融合化’迭代升级。”九台区委书记陈亮说,全区上下正用实干和担当,在广阔的田野上潜心绘就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振兴画卷!(蒋民)
  2024.7.2 新华社客户端

编 辑 : 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