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长春市受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限制,在乡村发展上一直明显落后于南方城市。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加大,长春人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终于使乡村发展步上了快速轨道,也让沉寂多年的乡村重新“活”起来。
如今,这些新时代下的新农村环境、新乡村旅游、新休闲项目,在长春市的很多乡村都能随处可见。从2014年开始,长春已连续七年有不同的乡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马鞍山村:立足特色绘就最美蓝图
“这里环境非常好,空气也很清新,很适合休闲旅游。”每逢节假日,马鞍山村里都是游客不断。刚上山徒完步的长春市民韩先生高兴地说。
9月1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经各地认真推荐、专家严格审核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全国246个村被推介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来自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街道的马鞍山村赫然在列。
为什么马鞍山村能够力压众多南方乡村,一举获此殊荣呢?“该村依托种养业、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居环境等优势,发掘出新功能新价值、培育了新产业新业态,使乡村功能特色更加突出,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极大地提升了乡村休闲旅游旅居业,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严格的评选标准,马鞍山村已完全达标。
目前,马鞍山村已形成了“一山一田一馆一民宿”的发展蓝图,以田园综合体为主导,以美丽乡村为环境依托,以游客服务中心为集散枢纽,以“休闲观光、民宿体验、生态农业、康养度假、红色文化”等产品为产业支撑,形成了区域性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出了一个都市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
近年来,马鞍山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吉林省优秀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春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长春市全域旅游乡村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据统计,马鞍山村2019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全村实现人均收入1.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3.25万元。其中,参与徒步13万人次、采摘10万人次、特色餐饮民宿12万人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舒适美好的环境,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2019年全国女排联赛期间,马鞍山村内的氿遇山居还全程接待了众多女排将士。
“马鞍山村田园综合体二期建设现已启动,涵盖景观商业街、养生温泉、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建设内容。未来还将建设3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培育现代农业创意产业区;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生态农产品深加工区;建设以农耕文化体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为主的森林康养区。”九台区相关负责人说。
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居风貌、厚重的农耕文明、浓郁的乡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假期里不妨带着朋友和家人,打卡“网红村”,感受如画般的田原乡村生活。
陈家店村:从负债到小康的华丽蜕变
在长春这片黑土地上,像马鞍山村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和长远规划的美丽乡村不胜枚举。
曾几何时,青壮年外流、缺乏产业带动、“空心村”比比皆是,一个个沉寂的乡村,成为了制约乡村发展振兴的瓶颈。
近年来,长春市克服自然灾害较大等不利因素,积极主动加强“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绩,持续向好的形势进一步巩固。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我家几代人都是农民,原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让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是,老了老了还住上楼房,过上了意想不到的幸福生活……”早在2014年,长春市农安县陈家店村就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殊荣,村民赵大爷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
陈家店村距长春市区16公里,沿着302国道向北路过合隆镇后,就能看到不远处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里的传统农田早已被现代化温室大棚所取代,陈家店村曾获百余项荣誉称号,村GDP名列农安全县之首。
赵大爷是土生土长的陈家店人,如今和老伴儿住在嘉和社区,那里都是仿欧式的建筑,路灯、喷泉、绿植等一应俱全。他家房屋面积100多平方米,免交10年物业费和供暖费,他和老伴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村上负责,看病、治病直接在社区结算,再加上不菲的存款,他和老伴儿生活的十分快乐。
在赵大爷的记忆中,曾经的陈家店村非常落后,村里面全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时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外债100多万元,甚至连村委会都要借用村小的房舍办公。
如今,他们的生活好了,遍地是柏油路。村民们都住进了楼房,村集体还购置了校车,专门接送孩子上下学,曾经沉寂的村子,一下子“活”了起来。“我们村的小伙子找对象,如果是别人介绍的外村姑娘,基本都能成,因为我们村生活条件确实太好了,能成为陈家店村人都感觉脸上有光。”赵大爷笑着说。
随着陈家店村红砖厂、空心砖厂、新型墙体材料厂等股份制企业先后顺利建成并实现盈利,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当上了“股东”。仅仅一年,村里就还清了百万外债。陈家店村GDP名列农安全县之首,一个曾经落后的、负债累累的村,正式蜕变为致富样板小康村。
陈家店村已与北京东方园林公司合作制定陈家店村的未来发展规划,达到初步建设的内容包括各类农作物展示区、动物养殖区、蒙古大营、黄龙寺、智能温室(物联网加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国家级职业农民实训基地、餐饮住宿区等。
此外,陈家店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开始实施并初见成效,现有的隆开工业园区也已落户46家企业,未来可容纳200家企业,预计每年可带来2000万元的税收。而即将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同样可以预见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就全村目前的建设基础上,仍能达到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在农业主题公园落成之后,带来的收益将更加可观。
新时代新契机:长春15个贫困村出列
从2014年起,农业部启动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重点打造“3+1+×”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每年推介长春都有乡村上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2018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市级主导、县级主责、乡级主抓、村社主干”的四级联动机制,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及相应的工作方案,围绕垃圾治理、改水、改厕和村容村貌提升四项重点任务积极谋划,统筹推进。
为此,长春市财政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户用厕所改造每户给予1000元配套资金支持;对农村公路建设在省支持的基础上,每公里配套支持10万元;对创建的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每个支持100万元,对晋级为省级、国家级的基地,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的“农家乐”,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对县市区环境整治工作督促检査,有效传导压力,确保了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各县(市、区)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也积极进行了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探索实践,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一些村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提升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
此外,长春市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特色种养等产业项目,对44个贫困村实施55个脱贫攻坚项目。全市15个贫困村出列,1535户贫困户脱贫。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造省级新农村重点村65个、新建项目74个,解决10.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0个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评选出长春市第二届“最美乡村”17个、新建项目17个。重点打造了7000个美丽庭院、20000户干净人家,获评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7个。
目前,长春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到20561个,新增1666个。培育示范社(农场)602个,农村土地流转837万亩。土地确权登记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产清查任务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供销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农村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群众。
2020.10.16
人民日报社 人民文旅网
https://www.rmwl.cn/details/rhqO84B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