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市政府网
W020210205569011238309.png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九台 > 实力九台

【学习强国客户端】长春市:绿色技术助力“虫口夺粮”

时间: 2020-08-10 14:12 来源:学习强国客户端
【字体: 打印
  作者: 袁达 赵猛佳 张欣禹
  夏日田野,满目绿色。走进田间地头,玉米长势喜人、水稻挺直了“腰杆”,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眼下,正是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长春市各地行动起来,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绿色技术防控水稻二化螟、玉米螟,有效降低病虫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和质量安全。
  稻田里新增“守护者”
  榆树市大坡镇东苗家村的水田里,一种名叫性诱剂的防治二化螟的害虫诱捕器,成了水稻的“守护者”。一根支撑的棍、半透明的塑料圆筒和底部圆锥筛网设计,看似简单,却让害虫有来无回。
  “性诱剂每亩安放1个,过几天还会再进行投放。”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德明说,赤眼蜂专门找二化螟的卵占据并寄生,在二化螟出生前就将其消灭,但赤眼蜂对庄稼没有害处。2020年榆树市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共投资993万元,对水田、旱田的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提高玉米品质
  “有了这小卡片,就不怕玉米螟了。”近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农民陈广生将手中的赤眼蜂卡熟练地别在玉米的叶片上,开展防螟作业。
  九台区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说,通过赤眼蜂卡防治玉米螟是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使用方法简单、省工、防治成本低、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通过“以虫治虫”生物防治,避免药剂防治产生的农药残留,从而提高了玉米品质。“我们印发了‘明白纸’,并深入田间一线对农民现场指导。”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说,2020年,九台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达到了228万亩,实现全域覆盖。
  防螟“利器”为水稻“站岗”
  位于德惠市朝阳乡团林子村的半顷田鸭稻有机稻米生产基地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像灯笼一样的东西插在田边。原来,这是防治二化螟的“利器”——飞蛾诱捕器。“我们这里的稻米不上化肥、不打农药,通过生物防治技术保证水稻的健康,除了人工除草和放养麻鸭除草,还使用飞蛾诱捕器进行生物防螟。”基地负责人李校波说。
  二化螟是德惠市水田区的主要害虫,是常年发生面积最大的一类害虫。近年来,德惠市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20.7.31
  学习强国客户端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340976039397144506&item_id=9340976039397144506&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编 辑 : 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