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市政府网
logo_bg.png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长春市九台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 2025-11-11 09:04 来源:长春市统计局九台区分局
长春市统计局九台区分局
  2024年,九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加快构建“一区引领、双链驱动、三镇焕新、四大提升”整体发展格局,全力推动九台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全年经济运行整体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6:29.3:53.1。
  年末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19.6亿元,比上年下降12.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6.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税收收入4.1亿元,比上年下降4.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66.5亿元,比上年下降4.2%。
  二、农林牧渔业
  年末全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9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其中,种植业产值48.3亿元;林业产值0.4亿元;畜牧业产值38.2亿元;渔业产值1.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亿元。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9.0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1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137.6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玉米产量118.5万吨,比上年增长2.3%;水稻产量17.0万吨,比上年增长0.6%;大豆产量0.95万吨,比上年增长7.7%。     
  年末全区生猪出栏50.3万头,牛出栏7.1万头,羊出栏2.2万只,禽类出栏2230.4万只。肉类总产量9.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3万吨,牛肉产量1.3万吨,羊肉产量0.05万吨,禽肉产量4.1万吨;禽蛋产量3.3万吨;奶类产量5.2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7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3%,拉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0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全年增加值完成55.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78.9%,同比增长14.9%,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11.9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完成9.4亿元,同比增长2.5%。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年末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0%。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57户,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2.0亿元,同比增长5.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新建、续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0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89个,房地产投资项目24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7.0%,其中房地产项目投资额同比下降40.5%。
  年末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5.0%。全面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0.4%,商品房平均成交价同比下降9.5%,每平方米下降498元。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3%,现房销售额同比增长49.3%;期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9%,期房销售额同比下降30.7%。
  五、消费市场
  年末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同比1.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年末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业消费品总额完成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21.6%;乡村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亿元,同比增长21.0%。按行业分,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6.8亿元,同比下降9.1%;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4亿元,同比增长21.8%;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实现营业额0.08亿元,同比增长311.5%;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0.4亿元,同比增长47.1%。 
  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898万人次,游客流量较2023年增长26.5%,综合收入实现34.9亿元。
  六、交通、通讯与能源
  年末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35.3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区等级公路总里程4214千米,另有高速公路2条108千米(珲乌高速44.7千米、经济圈高速公路63.3千米)。域内桥梁346座,共计10525.18米。有二级公路客运站1座,三级公路客运站1座。客运班线145条,车辆131台。公交车线路56条,总长1358公里。实有出租汽车数1567辆。
  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60177户,移动电话用户701366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0513户。
  年末全区全社会用电量14.27万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其中工业用电量6.26万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5%,居民生活用电量3.42万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0%。
  七、教育、科技、文化与卫生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107所,其中幼儿园57所(教育部门办26所,民办31所),小学12所(小学教学点10所),普通初中2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独立初中6所,完全初中1所),普通高中6所(含独立高中4所,十二年一贯制高中部1所,完全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52858人,教职工总数7988人,其中专任教师5611人。
  全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完成93家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专利授权数572件。
  全区有大型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1个,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22万册,文化馆1个,标准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4个,农村文化活动室283个,农村文化小广场295个,农村文化大院312个。全区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38个体育单项协会、6个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辅导员1842名,负责指导193个早晚晨练点(站)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常年参加锻炼的群众近24万人。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56家。医疗机构中有区直二级医院2家;省级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9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家;城区内民营医院10家;村级卫生室及村诊所共765家。共有开放病床3593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34人。
  八、人口、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75.67万人(包含西营城、兴港街道5.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万人,占总人口的24.7%;农村人口57.0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全区常住人口56.21万人,城镇化率38.43%。
  年末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3元,较上年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35元,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32元,同比增长4.4%。城乡收入倍差为1.60。从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520元,同比增长7.3%;人均经营净收入7189元,同比增长23.8%;人均财产净收入632元,同比增长21.5%;人均转移净收入2799元,同比增长24.0%。 
  年末全区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32元,较上年增长13.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96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35元,同比增长3.5%。 
  年末全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6125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8921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62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2874人,城乡居民月人均领取养老金金额148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260人。
  年末全区共有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80个,拥有床位数2648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897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43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463人。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年末全区建成区面积22.5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达到370.67万平方米,道路长度达到159.48公里。公共水厂日综合生产能力为3万立方米/日,城区使用自来水人数达16.95万人。天然气供气总量达到1835.7万立方米,用气户数8.35万户,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到796吨;城区使用石油液化气户数2.58万户。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54万平方米。
  全年总有效监测天数365天,其中优良天数333天,轻度污染25天,中度污染3天,重度污染4天。优良率91.2%,年度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II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GDP核算制度规定,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264.7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9.5:28.3:52.2。
( 责任编辑:赵岩婷 )
初审 : 赵岩婷 复审 : 纪显彬 终审 : 索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