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勤劳踏实,尊老爱幼,她孝敬公婆,热情助人。就像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星星,她虽没有那么璀璨的光芒,却一直默默地放着光和热。她是莽卡满族乡张庄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名字叫——李淑芬。
1971年,23岁的李淑芬结婚了,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她默默地为这个家操劳着,贫苦的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1973年,夫妻俩有了孩子,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李淑芬和丈夫为了让孩子和老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共同努力着。李淑芬常在心里想:孝敬老人、赡养公婆是她应尽的本份,人都有双重父母,良知不仅仅要存于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
婚后,李淑芬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公公患有多种老年病,身体十分虚弱,一直需要人照顾,而其他的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人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时,李淑芬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煎药忙个不停。多年来,她精心照料着公公,可公公又不幸患了痛风,双脚不能行走,常常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每当这种时候,李淑芬总是耐心的给老人擦洗秽物,把干净的衣物找来给老人换上。公公行动不便,她就用省下来的钱,买来一辆三轮车,并在车上装了一把椅子。每当风和日丽的日子,就骑车把公公送到老年人多的地方,一起说说话,散散心,消减公公患病后产生的烦闷,到吃饭时候,她再骑车把老人接回家。
她这样精心照顾,公公还是与世长辞了,令她悲痛不已。公公去世后,她对婆婆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平日里,她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不断变换口味,让婆婆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一有时间,她就坐在婆婆房间,陪老人聊天,给老人看报纸,陪老人看电视。人们常说,哪有舌头不碰腮的,可是在这漫长岁月里,李淑芬没与公婆吵过一次架,感动得婆婆逢人就说:“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儿媳。”
有一天,她发现婆婆神态不正常,就把老人及时送到医院,经过两天的抢救,婆婆才清醒过来,但不幸的是婆婆的双目失明了。婆婆眼睛再也看不见东西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稍微不顺心就发脾气,甚至还动手砸东西。对此,李淑芬从来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也从不在外人面前说婆婆的不是。在婆婆住院期间,她白天忙着地里的活和家务,晚上守护在老人的旁边,打针换药,擦洗身体,搀扶大小便,从没嫌弃过老人,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她就这样守护在老人身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婆婆出院回家休养。
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常有的事,婆婆说话还很尖酸刻薄,孙女有时会看不惯奶奶。李淑芬就对女儿说,不要和奶奶计较,虽然有些话咱们不爱听,但也要耐心倾听。奶奶说对了,咱们就照着执行,奶奶说错了,也不要当面争辩,这样就会减少误会,不影响奶奶的心情。
每天干活回来,李淑芬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年迈的婆婆身体状况怎么样。感动得弟弟、弟媳对她都竖大拇指。而她却淡淡地说:“老人养育了我们,为了老人的幸福,就应该付出,我虽是儿媳,也是我应尽的责任。”多年来,默默无闻的付出辛勤和汗水,让婆婆舒心愉快的生活,在李淑芬心里,这些都是值得的。
李淑芬辛勤操持着整个家,她把对公婆无微不至的孝敬,对子女细心周到的呵护,对丈夫体贴入微的爱意,在日常生活这块画布上,朴实无华的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富有特色的幸福和谐画卷。
编 辑 : 系统管理员